聯系人:黃經理
聯系電話:18537222517
固定電話:0372-5363406
QQ咨詢:987990880
傳真:0372-5363406
地址:河南省安陽市高新區平原路與弦歌大道交叉口
郵箱:hndyzz@126.com
網址:http://www.gzzhe.cn
當互聯網+遇上工業4.0 制造業該如何做
自去年以來,互聯網思維成為大家的熱議。而今年以來,互聯網+變成了更熱門的詞匯。同時,工業4.0也開始席卷全球。于是,互聯網+如何嫁接傳統企業?是不是傳統企業都要立即工業4.0?很多傳統企業都懵了,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
我們知道,傳統制造業在3個世紀的歷史長河中,制造業已經經歷了3次洗禮和變革。
工業1.0時代:18世紀末,有了機械制造設備,創造了機器工廠的“蒸汽時代”;工業2.0時代: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有了電氣化和自動化,將制造業帶入分工明確、大批量生產的流水線模式;工業3.0時代:在20世紀70年代初,一直延續至今。有了信息化,實現了更高水平的自動化制造,機器不僅代替了部分“體力勞動”,而且還接管了一些“腦力勞動”。
進入工業4.0時代,有了智能化。據有關資料表明,工業4.0可以實現4個互聯。一是生產設備之間的互聯。工業4.0的核心是單機智能設備的互聯,不同類型和功能的智能單機設備的互聯組成智能生產線,不同的智能生產線間的互聯組成智能車間,智能車間的互聯組成智能工廠,不同地域、行業、企業的智能工廠的互聯組成一個制造能力無所不在的智能制造系統。二是設備和產品的互聯。這就意味著智能工廠能夠自行運轉,零件與機器可以進行交流。由于產品和生產設備之間能夠通信,使得產品能理解制造的細節以及自己將被如何使用。三是虛擬和現實的互聯。信息物理系統是工業4.0的核心,它通過將物理設備連接到互聯網上,讓物理設備具有計算、通信、控制、遠程協調和自治等五大功能,從而實現虛擬網絡世界與現實物理世界的融合。四是萬物互聯。信息技術發展的目標是實現無所不在的連接,所有產品都將成為一個網絡終端。萬物互聯就是人、物、數據和程序通過互聯網聯接在一起,實現人類社會所有人和人、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間的互聯,重構整個社會的生產工具、生產方式和生活場景。
由此可見,制造業的4.0時代,似乎遠遠不是簡單的互聯網+那么簡單。這里面還有很多可以暢想空間的夢想。那么,我們制造業該如何做?面對互聯網+的風起云涌,我們該如何去調整?
對此,龍王、金豆漿的創始人李奕迅表示,面對未來,我們需要以客戶為,而不是產品為。我們需要在此基礎上,找到完備的商業模式。
從用戶體驗出發,建立更完備的商業模式。
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說,人口增長高于糧食供應,會導致人類危機。解決方法有兩個,一個是節育,一個是戰爭。中國制造業正在經歷這樣的抉擇時刻,或者自己造血,節流自保。或者征戰殺伐,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
沒有企業能夠逃脫這樣兩種命運,因為在高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再是同業競爭,而有越來越多的野蠻人站在門口,隨時準備滅了你,這就是跨界打劫。
產品標準化是基礎,現場管理也是基礎,我們要意識到變化,這個時代的變化,是真正意識上顛覆的,一切都沒有前兆,轉瞬即逝。
我們需要有更精銳的部隊,他們不是士兵,而是合伙人。
我們需要有更完備的商業模式,它是從用戶體驗出發,以用戶為,而不是產品。
顯而易見,方法是先把產品放到網上去,然后進行互動,較后讓一切連接。
也就是說,我們在迎接大趨勢的同時,還要考慮微觀層面,即消費者。對此,水星家紡婚慶館負責人史偉棟在對工業4.0充滿期待的同時,也提出了制造業的根本,即產品要過硬。
變革是趨勢,產品是關鍵。
工業4.0讓制造業開始有了智慧的頭腦,實現了以“智能”方式生產,以此制造“智能”產品。同時,借助互聯網+,還可以實現商業模式的顛覆、再造。這是人們所憧憬的場景,就像10年前憧憬電子商務的生活化夢想。毫無疑問,工業4.0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是傳統制造業的未來寫照,這個夢想必將照進現實。
實際上,我們天天談的互聯網+、互聯網思維,其核心依然是消費者——如何更好的為消費者服務,即提供更合適的產品才是王道。事實上,工業4.0的較終導向依然是消費者,依然是基于消費者歡迎的產品,這是變革的關鍵。
互聯網+與工業4.0的融合,給處于痛苦掙扎中的傳統企業帶來了夢想,但中國工業化發展的歷史并不長,大部分企業還沒有實現自動化和數字化,甚至只有少數企業達到了信息化時代的工業3.0標準。在這個階段,我們在追趕趨勢的同時,更要首先解放大腦,從互聯網+開始,以互聯網思維,從消費者需求角度去做大膽、大量的創新,由此夯實更多的發展基礎。因此,我仍然要提醒的是,一定要產品過硬,互聯網只是營銷的一種工具,它不是全部。而工業4.0的實現結果,還是要落實到消費者層面。
隨時社會的不斷發展,類似定制等模式開始流行,其實就是個性化時代到來。而工業4.0就是為了滿足這種復雜個性化需求打基礎的模式。在很多時候,工業無法實現大量個性化的生產,而工業4.0通過物聯網服務在完成這個目標。再次回歸原點,還是以消費者為核心,以產品為核心。
對此,上海六韜三略營銷策劃機構的總經理王曉峰如是說,互聯網+給中國制造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要積極融入互聯網而不是被動等待顛覆。
互聯網+時代需要以“用戶體驗為”。
自兩會提出互聯網+,且在國務院常務會再度明確概念,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技術將在中國制造業升級過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在研究互聯網對零售業的影響時,會提到一個軌跡:過去,技術對零售變革的推動。是“技術變革—生產變革—零售變革—顧客變化”,而互聯網+時代的軌跡變為“技術變革—顧客變化—零售變革—生產變革”,與手工技術和工業技術革命不同,互聯網信息技術革命的基本邏輯是:信息技術發展—信息傳播路徑增加—顧客全渠道購買—公司全渠道零售—公司適應全渠道零售的生產。究其原因,互聯網打破時間、距離的限制,使信息高度透明、公開化,這顯然大大降低了消費者與企業的溝通成本,也大大提升了消費者在生產經營銷售等環節的參與度,開始優化資源配置——以小米為例,小米手機通過微博等互聯網交互平臺讓用戶與消費者參與到產品設計、測試等前端環節,作為userinnovation的代表,小米手機的案例恰恰說明了互聯網+時代“用戶體驗為”給制造業帶來的新變化。可以說,傳統的制造企業一直以來以自我為,而中國的互聯網化是從消費者互聯開始,互聯網+給中國制造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要積極融入互聯網而不是被動等待顛覆,則須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體驗為核心,重建傳統制造企業與用戶之間的供需關系,圍繞個性化、定制化和精準化的用戶需求,從傳統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轉型。在精準把握用戶需求方面,可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通過用戶的主動訴求和智能分析用戶需求;在滿足用戶體驗方面,一則在產品的生產、設計和提供等方面更為簡單、便捷,用戶能夠深度參與其中,二則整個過程更為透明化,更容易贏得用戶的信任。
在這方面,實戰營銷專家周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才能適應“新常態”。
- 上一篇:制造業信息化的三個維度 軟件應用是關鍵
- 下一篇:我國機床水平明顯進步 高端技術仍未掌握
- |返回列表